东郊小镇第二街区的“围墙”之困:当公共空间遭遇私欲,文明养宠步履维艰
南京江宁区东郊小镇第二街区,本应是绿意盎然、邻里和谐的宜居之地。然而,在这片理想的图景之下,一系列长期存在的社区问题正日益侵蚀着居民的共同利益和生活品质:一楼业主私开后门、侵占公共绿地扩建院落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居民不规范养狗以及流浪狗的泛滥,也让社区环境和居民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问题的叠加,不仅反映出社区治理的困境,更折射出部分居民公德意识的缺失,以及相关部门在基层管理上的缺位与无奈。
私开后门与绿地侵占:被挤压的公共空间
走进东郊小镇第二街区,不难发现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现象:部分一楼业主为了追求更大的私人空间,公然打破原有规划,在自家房屋后侧的公共绿地上私开后门,并进一步扩张院落范围。原本属于全体居民共享的绿地,被一块块私设的围栏、花坛甚至建筑物蚕食鲸吞,成为了少数人的“后花园”。
这种行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严重侵犯了全体业主的共同权益。公共绿地是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和建设是为了提升整体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少数业主为了自身私利而非法占用,是对公共资源的掠夺,也剥夺了其他居民享受绿色空间的权利。
其次,破坏了小区的整体景观和规划。统一的社区规划是小区美观和秩序的基础。私开后门和违规扩建院落,无疑是对这种规划的野蛮破坏,使得小区外观变得杂乱无章,整体品味大打折扣。更深层次地看,这种行为也是对城市规划严肃性的挑战,长此以往,将助长“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引发更多效仿者。
再者,埋下了安全隐患。私自开设的后门可能成为安全漏洞,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同时,未经规划的扩建也可能存在结构安全隐患,在紧急情况下阻碍通行,影响消防救援。
面对如此明显的违规行为,居民们并非没有发声。物业公司常以“没有执法权”推脱,社区、街道、城管等部门也往往选择“和稀泥”,口头劝导多于实际行动,甚至有时干脆视而不见。这种基层治理的“软弱”和“无奈”,无疑是这些乱象得以长期存在并蔓延的根本原因。当法律法规的边界变得模糊,当公共利益的守护者迟迟不作为,个体的私欲便会肆无忌惮地膨胀。
不规范养狗与流浪狗:人与动物的共存之痛
除了空间上的侵占,东郊小镇第二街区还面临着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规范养狗和流浪狗泛滥。
一部分养狗业主,缺乏基本的文明养宠意识。小区内随处可见的狗粪,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居民出行,更让孩子们玩耍的公共区域变得不洁。此外,部分犬只不牵绳、随意奔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不仅对行人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构成潜在威胁,更可能引发邻里纠纷。犬只夜间吠叫扰民,也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休息。
更令人担忧的是流浪狗的数量日益增多。这些无主犬只的来源复杂,有的可能是被遗弃的宠物,有的则是在外繁殖。它们在小区内觅食,翻找垃圾,不仅加剧了环境卫生问题,其携带的细菌和寄生虫也对居民健康构成潜在风险。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流浪狗成群结队,具有一定的攻击性,给居民特别是年幼的孩童带来了心理上的恐惧和实际的安全威胁。此前甚至发生过流浪狗伤人的事件,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
对于养狗管理和流浪狗问题,物业同样面临执法权不足的困境。而相关行政部门,如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公安机关等,在流浪狗的捕捉、收容和管理方面,往往也因资源有限、权责不清等问题而显得力不从心。这使得小区居民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常常感到投诉无门,只能被动承受。
基层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东郊小镇第二街区所暴露的问题,是当前许多社区治理困境的一个缩影。它不仅仅是单一的违法行为,更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法治意识淡薄: 部分业主缺乏对公共空间和公共利益的基本尊重,法治观念淡薄。
基层执法困境: 物业缺乏执法权,而有执法权的政府部门又未能有效履职,导致“九龙治水”却“谁都不管”的局面。
居民参与度不足: 面对问题,部分居民可能选择沉默,未能形成有效的集体维权力量。
文明公约缺失或执行不力: 社区公约未能得到有效宣传和强制执行,使得文明行为的约束力不足。
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首先,政府部门必须真正“亮剑”。城管部门应主动介入,对违法扩建、侵占绿地的行为进行强制拆除和处罚。公安、城管、街道等多部门应联合行动,对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常态化检查和处罚,并建立有效的流浪狗捕捉、收容和领养机制。对于屡次投诉不作为的基层干部,也应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
其次,物业管理需提升服务与担当。物业应积极作为,不仅要加强日常巡查和劝导,更要成为居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及时、准确地将居民诉求和违规行为上报,并配合执法部门开展工作。
再者,居民的自律与共治不可或缺。小区居民应提高自身素质,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公约。对于违规行为,不应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而应积极发声、举报,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和维权合力。社区可以组织业主代表,成立业主委员会,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制定更具约束力的社区公约,并监督其执行。
最后,加强普法宣传和文明引导。通过社区宣传栏、线上平台等多种形式,普及《民法典》中关于共有部分的规定、养犬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引导居民树立公共意识和文明意识,让法治和公德真正深入人心。
东郊小镇第二街区的“围墙”之困,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与决心。只有当公共空间不再被私欲侵蚀,当人与动物能够和谐共处,当法律的权威得到真正彰显,这片美丽的街区才能真正回归其宜居、和谐的本色。